上市农商行绿色金融按下“快进键”|热门看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张炜
上海农商行日前发布首份ESG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为435.67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20.32%,主要投向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项目;绿色债券表内投资余额90.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0.94%。相关业内人士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上市农商行发展绿色金融按下“快进键”,近年来成效显著。
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有力支持。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银行业承担着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不断推进产品服务创新,丰富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提升绿色金融市场占有率。
2022年6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主要投向绿色信贷、普惠小微以及“三农”等领域,信贷结构将持续优化。
年报披露显示,上市农商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战略日渐清晰,方向明确。发展绿色金融,较为显著的成果是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绿色金融倾斜。截至2022年末,张家港农商行绿色贷款余额22.21亿元,较2022年初增长110.52%;绿色信贷客户数165户,较2022年初增幅达106.25%。作为中西部首家“赤道银行”,重庆农商行持续发挥示范效应,率先落地重庆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等绿色金融产品,绿色贷款余额超487.15亿元,较年初增长32.87%,连续三年增速逾30%。苏州农商行加快绿色信贷投放,2022年末央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36.95亿元,较2022年初增长28.34%。江苏紫金农商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百亿元大关,2022年末达109亿元,增长14.82%。在港上市的东莞农商行树立打造“绿色银行”的总体目标,要求实现绿色信贷规模增速大于各项贷款增速,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99.23亿元,较年初增长35.3%。
上市农商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除了信贷量的增加外,在产品与服务创新方面不断有突破。近期,上海农商银行创新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将碳排放配额、排污权、用能量、水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环境权益纳入银行授信认可范围,有效盘活企业资产、增强信用担保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在环境权益融资服务方面实现全覆盖闭环。
绍兴瑞丰农商银行丰富绿色金融信贷产品,推出“有机更新贷”,用于向特定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支持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及存量用地有机更新、村级工业物业有机更新、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专项贷款,截至2022年末,已投放14户“有机更新贷”,贷款金额合计18.06亿元。江苏紫金农商行按照“投向绿色、授信绿色、渠道绿色”导向,设立首家绿色支行,深耕产业链,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该行2022年还发放了首笔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李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称,绿色信贷快速增长是银行业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现,绿色信贷资金的投放有助于引导实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增长。需要指出的是,绿色信贷也应做好应有的风险管理,保持信贷转型发展和信贷资金安全的平衡。实现这种平衡,需要运用系统观念指导绿色信贷工作,学习和研究绿色金融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相关机构的统计显示,基于“双碳”背景以及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2022年商业银行普通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56.44%,其中商业银行绿色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大幅增长526.33%。从绿色债券发行机构来看,农商银行占比为31.25%;从发行规模来看,农商行占比为7.66%。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近两年绿色债券发行快速上量,主要是因为政策鼓励推动,债券发行成本优势明显。在“双碳”目标下,绿色经济发展迅速带动相关融资需求快速释放。同时,由于宏观经济波动,绿色债券能较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部分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为绿色信贷筹集资金。政策支持发行绿色债券具有成本方面优势。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可以拓展盈利增长空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关键词: